2025.07.13
精神的高地,文化的传承

2024年7月13日,东戴河,海风拂面,空气中多了一分热烈与激动。那一天,同湾博物馆正式开馆,万千记忆第一次以集体的方式“亮相”。

4.jpeg

当日,98岁的抗战英模马秀珍,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,共和国谭健将军,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主任刘鹭,葫芦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绥中县委书记刘晓军,哈尔滨市阿城区委书记孙钊,北京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黄厚宽,东戴河新区管委会主任柴晓卓,北京盛邦基业集团董事长薛邦军,参加了开馆剪彩仪式。

步入馆中,人们看见的不仅是展品,更是父母辈的奋斗业绩,童年的回忆。那些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和某种正在淡忘的集体记忆,第一次以展览的形式,重新进入公众视野。

与许多自上而下的文化项目不同,同湾博物馆源于业主的自发捐赠,从人民中来、扎根社区、连接时代,成为全国罕见的“从下而上”的文化样本,记录着生活的原貌,也承载着家国情怀。

“其实,打造同湾博物馆的初衷很简单,就是让老物件‘活’起来,让尘封的记忆重新打开,让时光得以延续,让精神得以传承。”这是盛邦基业薛邦军董事长的一句话,也是博物馆最初的起点与深远的方向。

5.png

在很多人印象中,博物馆是静止的,展品一放多年不动。但同湾博物馆打破了这种固有的认知,开馆一年内,完成了三次展陈更新,一次大型迭代。

工业展区新增展柜,农业展区调整农具陈设,军事展区不断深化主题系列……每一次更新,都是盛邦基业人反复推敲、倾心打磨的结果。让展览不止“更好看”,还“更有情感与温度”。

2025年7月11日,作为一周年献礼,全面升级后的《车轮上的记忆》经典车展震撼揭幕。

6.png

无论是空间设计还是车辆、内容,都焕然一新。从工业革命的梦想,到那些你我熟悉的街景与回忆,让“记忆的车轮”,再次转动于心。

同时新增的军事体验区、儿童研学区、文创售卖区,如“枪林弹雨、谁是枪神、机密电报站”等互动项目,也让展览更具参与性与沉浸感,让孩子们有所学、有所玩,成人们有所思、有所忆。

这一连串的变化,不仅是展陈的升级,更是文化建设的“升维”—— 从“身边的故事”,走向“共和国的记忆”,开启了以社区为平台、居民为主角、持续优化的文化共建新模式。让文化的根扎在社区,也留在人们的心里。

7.png


过去一年,同湾博物馆经受住了时间与公众的双重“检验”。从建馆之初,就得到了社会各界与辽宁省市县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支持。

开馆至今,参观人数超过30000人,收到留言1000余份,越来越多的游客亦慕名而来,其影响力持续发酵中。同湾博物馆创新开启了一条“企业-社区--政府”三重共建的文化实践路径。

开馆以来,辽宁省委书记郝鹏,常务副省长王健,省委秘书长姜有为,副省长李强,省人大副主任刘慧晏;葫芦岛市委书记杨军生,市委秘书长刘占元,市委宣传部长张建华,市政协副主席金玉枝,市人大副主任、绥中县委书记刘晓军,县长韩景生;东戴河新区管委会主任柴晓卓等辽宁省市县各级领导多次参观。

8.jpeg

辽宁省委书记郝鹏、葫芦岛市委书记杨军生、

市人大副主任、绥中县委书记刘晓军等领导 参观同湾博物馆

9.jpeg

此外,首都党政机关、军队、企事业单位、学校、幼儿园、新闻媒体等众多嘉宾前来参观。

他们给予博物馆高度评价:

“不仅展陈专业、系统完整,更展现出强烈的人民情怀和时代精神。”

“从未有过一座博物馆如此贴近百姓、如此鲜活”。

“赓续中国精神,放大榜样力量,传递正能量。同湾博物馆是文化共建、价值共创的优秀文化品牌”。

“一座7000平米的同湾博物馆,填补了中国社区博物馆的空白,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深远。”

“大家不仅看到了文化的传承,更看到了社区对时代的回应,对东戴河文旅融合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”。

10.jpeg

航天英雄杨利伟参观同湾博物馆

此外,博物馆还迎来了俄罗斯、韩国、埃及等多位国际友人的参观,他们纷纷表示,看到了奋斗的中国人形象,切身感受了到中国的发展速度,展览很震撼。俄罗斯专家安立特留言道:“我喜欢同湾博物馆,我爱中国”。

今天的同湾博物馆,早已超越一座文化空间的功能,已成为居民的“精神高地”,更是新时代的文化品牌。

11.png

馆内展品丰富,价值珍贵,许多文物具有独一无二、不可复制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。我国第一代车床,国家领导人在五十年代乘坐过的专车,1954年出版的第一版资本论,峥嵘岁月里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的感人故事,对越自卫还击战“钢铁雷达连”的英雄事迹,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航天服,三军仪仗队指挥刀“天下第一刀”……每一份捐赠与借展,都是一份无价的信任,是普通人与国家记忆之间深深的情感交汇。

中小学将其设为“第二课堂”,同学们在这里逐渐意识到,历史不仅在课本中,更在爷爷奶奶经历的身影里。党员、教师也在此重温初心使命。

12.jpeg

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,七一前夕,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530名师生走进同湾博物馆,开展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,在厚重的展览氛围中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传承红色基因,凝聚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。

业主傅晓东夫妇在看到当年上山下乡的情景,潸然泪下;李志群站在“猫耳洞”前,想起老山前线战友牺牲的瞬间,泪流不止。不少参观者走进展厅动容落泪:“原来我们这些年的生活经历,奋斗业绩,也能被展出,许多物件也值得被收藏。”

当观众在展览中看到那些曾在历史洪流中奋斗、奉献的记忆时,情感便有了最深刻的连接。他们或许不曾留名青史,但在同湾,留下了时代的余温。这份文化共鸣,正是同湾博物馆的根与魂。

越来越多业主从最初的观望者,变成主动的捐赠者与讲述者,他们不再只是观众,而是真正走进了文化共建之中,成为参与者。

博物馆也不再只是一个教育场所,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,一种承载共同记忆的载体,一种生命的延伸,是跨越代际、连接彼此的沟通平台。

13.png

14.png

博物馆是时代的记忆,奋斗的传承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”。博物致远,启迪后人!

如今,同湾博物馆迎来一周年。岁月在展墙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,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沉淀的空间,温润的情感。

15.png

众多参观者讲道:“同湾博物馆取得如此巨大的社会效益,正是北京盛邦基业集团始终秉持‘带动一域,造福一方’理念的生动体现。它践行了乐善养福的智慧思维,谱写了一份善作善成的答卷。”这一年,它讲述着“我们”的故事,用曾经的奋斗,到今日社区的烟火;从一个个“平凡”人的生活轨迹,到一代代人共同的时代记忆。这些故事,不止于过往,更连接着此刻与未来。

在新的时光里,同湾博物馆将继续以文化为舟,以记忆为帆,为更多人珍藏情感、传承精神、启发思考。

——如海浪,不息不止。

点击观看《同湾博物馆一周年·特别呈现》视频

哈尔滨,请重拾你的自信心!